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训精神

更新时间:2014/08/27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

浏览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建校近50来,由于一代代广外人不断求索、发展、创新,当今天形成了国际化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沉蕴出独特的精神理念和优良传统。“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的校训成为激励“有德、有才、有情、有义”广外人不断奋进的共同的理想目标。

承续传统 凝练校训

1965年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以来,几代广外人不辞辛劳,身体力行,投身教育,为广外奠定了优良的传统和精神基础。广州外国语学院首任党委书记兼院长饶彰风为广外教育事业垦土拓荒、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梁宗岱、戴镏龄、顾绶昌、桂灿昆、王宗炎、陆振轩、蔡文显、翁显良、桂诗春、李筱菊等学人为广外人树立了为人、为学的精神典范。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办学特色的日益彰显,广外开始征集和提炼校训。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征集、讨论、专家论证等环节,在集大学文化传统和师生智慧的基础上,广外于2003年提炼“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作为学校校训。“‘明德尚行’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学贯中西’要求具备跨文化视野和通才意识。”广外图书馆主持工作的副馆长伍方斐教授对校训作过这样的解释。“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的训词昭示着为学与为人、现代学术理念与人文精神实践的有机结合,彰显了广外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弘扬美德、注重实践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广外培养具有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涉外型通用人才的办学理念。

近十年来,广外利用各种渠道对校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南北校区分竖起校训石,时刻训诫和警醒广外人追求远大的理想目标,校训石也成了毕业生、校友、来访贵宾留影的标志性景物。后来学校在确定“凤鸣岭南”这首校歌时也将校训融了进去。

身体力行 践行校训

“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是广外师生的理想追求。在广外发展史上,从不乏校训精神的实际践行者。

据了解,我国著名诗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广外已故教授梁宗岱,才华横溢、学养深厚,他将广外校训“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16岁即是名闻遐迩的“南国诗人”,他精通英法德意多门外语——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余光中誉为最好的版本。梁宗岱成为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出色传播者与引领者。与此同时,梁宗岱具有难能可贵的追求真理和学术的精神。他追求真学问,著述求精不求多,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家并不高产,但每一个都是精品。他翻译的一些西方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浮士德》上卷,至今仍被视为最好的译本。

广外原校长黄建华教授,退休后潜心词典编纂工作16年,每天起早摸黑,从830分工作到2330分。在确诊患有癌症后依然心系工作,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和坚持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最终编纂完成了600万字的《现代汉法大词典》。他以最朴实的日复一日的工作,为广外的校训精神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广外2011届外教班毕业生冯卓怡,毕业后放弃广州公司的录取机会和保研资格,毅然决定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远赴新疆喀什。服务期满后,考取新疆乌鲁木齐公务员,决心扎根边疆、奉献青春。在暴恐活动最为猖獗的时候,她网上发文痛斥暴恐行为,并作出重回南疆工作的决定。其不畏艰苦乐于奉献,爱边疆、爱人民的行动,正是广外“明德尚行”校训精神在年轻一代的延续。

另外,广外的校训精神也熔铸于学生的各类活动中,亚运会、大运会、广交会……随处能见广外学生忙碌的身影,他们在细微的学习工作中也在不断彰显着广外的校训精神。

对于广外的校训精神,广外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栾栋认为,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浓缩与凝练,蕴含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换言之,就是要明德于天地,尚行则用世,学博且求通,融贯而出新。